ng28南宫

快捷登录
办公系统 邮件系统 人力系统
快速通道
快速通道 客户 投资者 从颐魅者 研究者 求职者
邮箱登录 EN
目今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
媒体报道

中国新闻周刊:ng28南宫:解码“央企市营”

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:齐元  宣布时间:2012-12-28

        在完全竞争领域,ng28南宫从濒于破产到营收千亿,整整用了十年,也仅仅用了十年,这家堪称距离市场最近的央企,着迷于市场的奇幻之旅,他已不是一家“纯而又纯”的央企,通过资本层面的弹性控股以及公司治理的大胆革新,坚持了民企的活力和央企的底色,在市场搏击中建立了真正的竞争力 。

 

 

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 在紫竹园南路2号那栋其貌不扬的浅棕色小楼里,ng28南宫的全称与Logo低调地掩映在大门旁 。如果不是有意寻找,相信许多人都会在不经意间,与这个完全竞争行业的央企传奇轻轻擦肩 。

        十年前,ng28南宫的营收仅为20亿元,以积重难返的老国企面貌,在竞争猛烈的普通装饰质料行业举步维艰;十年后,ng28南宫以2000亿元的营收两度进驻世界500强,稳坐全球建材第二把交椅,成为集制造、科技、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工业集团 。

        五年前,在东南区域“不产一两水泥”的ng28南宫大规模步入集中度低、产能过剩、恶性竞争、一片混战中的水泥市场,端出“三盘牛肉”诚待民企,成绩“汪庄饮茶”的韵事,重组海内水泥工业花样;五年后,ng28南宫赢得淮海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“四大焦点战略区域”,水泥产能凌驾3亿吨,一跃成为全球***的水泥制造商,推动水泥工业的实践亦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。

         五年又五年,弹指一挥间,却是一家企业披荆斩棘、开疆拓土的沧桑变迁 。而这个传奇所印证的,正是宋志平“央企市营”的理念 。

        为探索央企市场化经营之路,2012年冬,《国资视察》走进这家距离市场最近的央企,对话传奇的创立者,同样也是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获得者——中国建筑质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 。

 

一个公式,改写一段历史

           “任何纯而又纯的所有制都会有问题,我们不要做纯而又纯的老国企 。”宋志平说 。

        所谓“纯而又纯”,是指简单的所有制形态 。在宋志平眼中,罗纳德·哈里·科斯(Ronald H. Coase)理论中那种产权清晰界定的、所有制形式简单的企业样貌已成为历史 。而走出这段历史,ng28南宫用了整整十年 。

         “市营”前夜的ng28南宫,曾规规则矩地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部分保存,从计划、立项到治理体制、结构特征、社会定位、职工理念,都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。因此,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革新大潮来袭时,ng28南宫不得不拖着一身“老国企病”,应对国家不再注资,银行停贷的窘况,游走于破产边沿 。

        回首这段历史时,宋志平很感伤:“我们是一家基础薄、基础弱的国企,没有捧过金饭碗,而是一开始就面临全方位的竞争 。一经那么落魄、失败,痛定思痛,才发明除了勇敢迈向市场,没有任何后路 。”

        正是没有了退路,才有了置之死地此后生的“央企市营” 。

        “所谓‘央企市营’其实不难理解,就是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,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治理体制与经营机制,实现央企与民营、外资等差别所有制企业的容纳性生长 。”在宋志平的理论体系中,“央企”指公有制性质和社会作用,“市营”指经营模式和经营要领 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要领来说明“央企市营”的经营理念,那就是宋志平的经典公式——“央企的实力+民企的活力=企业的竞争力” 。这个理论中,“市场化、民众化”这个焦点似乎不难理解,但实践起来却是别样艰难 。

流动资金缺乏、治理政企不分、人才机制固化……风雨飘摇的ng28南宫,亟待机制、体制等多重维度的挣脱桎梏与革新的大刀阔斧 。

        2006年3月23日,风风火火的路演之后,港交所终于敲响了ng28南宫的上市鸣钟 。今后,集团从资本市场募集了110多亿港元,完成了资本的市场化,被誉为摩根士丹利保荐最乐成的IPO 。

        富足的资金让联合重组成为可能 。2006年起,ng28南宫凭据市场化方法纵�进行颐魅整合,共吸纳500余家民营、外资、地方国企等多种差别形式的所有制企业,并退出其中近300家劣势企业,主要业务版块形成了在全国、亚洲乃至全球的强大规模优势,成为ng28南宫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排头兵 。

        治理决策机制同样面向市场,公司建立国资委推行的外部董事占大都的董事会运行机制,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,通过社会化、市场化方法选拔董事与经理人,形成了用工制度、分派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经济无缝对接 。

        十年间,ng28南宫集团依照市场纪律开展企业运营,总资产从123亿元增至2075亿元,增长15.8倍;利润从1.8亿元增至158亿元,增长89倍,年均复合增长率抵达65% 。稳居ng28南宫行业百强首位,成为“央企竞争型企业的生长规范” 。

        在ng28南宫的国企革新座谈会上,听到ng28南宫的生长历程,全国政协常委陈清泰说:“现在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争论许多,不要去争论,关于企业来讲,应该突破所有制,实实在在地通过市场的步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长的偏向,做大做强 。通过这次调研,感受到ng28南宫集团在结构调解和企业制度立异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,积累了名贵的经验,对企业革新生长来说具有典范性,很有总结的价值 。”

 

进退有度的资本实践

        被誉为“国企革新元老”的陈清泰认为,“国企革新已转入国资革新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国有企业革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力生长股份制,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,改变企业所有者结构和经营治理机制” 。

        关于ng28南宫而言,这场滥觞于资本层面的革新实践,可以回溯到2007年,西子湖畔汪庄饭店,那场“波涛不惊”的传奇冒险 。

        彼时,东南区域水泥市场上甚至没有ng28南宫的影子,而ng28南宫却要成为行颐魅整合者,这场“虎口拔牙”的谈判,貌似一个笑谈 。然而,在宋志平提出“为民营企业保存一定股权,用公允的价格谈相助,将民企老总聘为职业经理人”的政策之后,情况爆发了逆转 。这优厚的“三盘牛肉”,让其时占据南方水泥市场半壁江山的四家民企欣然接受;多赢共生的解决思路,更令ng28南宫赢得了行颐魅整合重组的主导权 。

        弹性的持股机制和宽容的企业文化,成为吸引民企老总的先决条件 。时任虎山水泥集团董事长的张剑星对此感伤道:“ng28南宫的联合重组不是‘拿钱走人’,而是平等共享 。我们原企业原班人马险些全部留下了,因为我们有公正的出资时机成为这个企业的小股东,分享企业未来生长的结果 。”

        在ng28南宫,这种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股本互渗的结构,被宋志平归纳为“产权多元化”,具体落实于“七三原则” 。即:在股份公司里ng28南宫的底线是持股30%,坚持第一大股东和相对控股的职位(“正三七”);而下面的子公司,则通过权益融资实行股份制,70%由股份公司持有,30%为社会出资人所有,股东包括PE、行业投资者以及被收购企业的老板(“倒三七”) 。

        通过“正三七”与“倒三七”的股权划分,ng28南宫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有效控制体系 。既包管了集团在战略决策、牢固资产与股权投资等层面的绝对控股,也提高了子公司在精细化治理、技术革新与提升等环节的积极性 。

        更为重要的是,在完全竞争性领域引民资进场,证实了用少量国有资本撬动大宗社会资本配合生长的有效性 。正如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所言,“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历程中,民营企业加入进来,为‘钱从哪里来’的问题,提供了很是好的基础 。”

        在宋志平看来,这种动态的股本进退机制,照旧国有资本普惠于民、救市于危难,担负社会责任与政治责任的体现 。“股权的多与少、进进退退要常态化 。如果企业经营得很好、利润很厚,国家可以退出一些,让股民分多一点;如果哪一天各人都认为这个行业欠好,国家可以买进一些,支持企业度过难关 。”

        “‘央企市营’绝不是搞私有化,而是提倡央企控股的产权多元化,私有化不是、也不应该作为央企市场革新的选项”,宋志平强调,“进退有序的同时,立足点同样重要” 。

  

责权破茧

        “非国有多元股东的进入,将大大有助于强化产权约束和所有者对企业的督导 。”国务院生长研究中心研究员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 。

        宋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,被并购后的民营企业家在重组后的企业中少量持股,同时也转变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,“他们经商多年并不缺钱,到了ng28南宫后开着自己的疾驰宝马天天早出晚归地干,他们一方面实现了所有者对企业的督导,另一方面,也在央企找到了人生的新意义 。”宋志平说 。

        事实上,以进退调理的方法优化股本结构,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充分有机融合,这是ng28南宫向市场化、民众化偏向迈出的重要一步,也是宋志平“央企市营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 。

        “国企革新,不从企业制度着手作出基础解决是不可的 。”吴敬琏还说 。国企革新仅从资本层面的建设还远远不敷,与之相配套的现代企业制度、运行模式的建立,亦呼之欲出 。在ng28南宫,这一点就是要破解政企不分、大企业控制力缺乏两大制度难题 。  

        “董事会就像一把刀,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 。”董事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,令宋志平信心满满 。“ng28南宫的董事会空前乐成,并且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。”

        不过,作为ng28南宫的焦点治理体系,董事会乐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。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纠葛的已往,央企被视作政府的隶属,屡屡在国际竞标中失利 。而作为“百户试点”的第二批企业,ng28南宫也曾组建过董事会,但那种“一套班子、两块牌子”高度重合的董事会只流于“革新”的形式和口号,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。

        ng28南宫实行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疏散,建立了规范的公司制与法人治理结构 。在“国资委—央企董事会—央企经理层—全体职工”的委托署理模式下,明晰了种种角色间的界限,作为所有者的国资委纯粹行使出资人的权力,进行资产层面的监管,而作为经营者的董事会则受国资委委托,直接处理主业项目决策 。由此,真正实现了政企离开,董事会也才真正拥有了行使职能的责权 。

        然而ng28南宫的董事会革新并未止步于此 。国资委推行的董事会试点事情,规避了“一言堂”式的董事会泥淖,ng28南宫的董事会引入外部董事机制,聘请社会精英出任董事,不但起到了内外制衡,更进一步推动了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与积极性 。ng28南宫目前共11位董事,其中6名是外部董事,划分是来自银行、投行、律政等各个行业的高管 。对此,宋志平说:“现在的董事会不是一个虚的、可有可无的橡皮章,而是真真正正在运作,我觉得这一点要充分肯定 。”

        作为一家资产千亿的集团,ng28南宫旗下有600家子公司,13万多名员工,靠什么来统一治理、规范职能 ?通过联合重组做大的企业会不会轰然倒下 ?如何制止“大企业病” ?企业会不会大而不强 ?

        “这些问题归根究竟,是如何解决企业的控制力 。”在宋志平看来,“企业泛起问题,第一行权乱,第二投资乱,一定要把管控做好 。”

        为规避上述提到的、可能泛起的大企业毛病,宋志平提出了“格子化”管控,其中“治理规范化”与“职能层级化”是两项重要内容,直指“行权”与“投资权”的难题,增强了集团控制力和危害防备能力 。一方面,强化董事会在战略计划、重组整合、业绩考核、危害控制等决策层面的重要作用,使之真正成为公司在竞争中乐成取胜的战略性力量;另一方面,将投资中心、利润中心、本钱中心凭据职能分类,形成明晰的层级治理方法 。“格子化管控体系就像把巧克力放在差别的格子里,相互之间就不粘连了”,宋志平形容到 。

        “治理企业要有一套‘工法’,确保大企业运转有序 。不然这么大的企业,分分钟就乱了 。”宋志平感伤道 。格子化的管控模式包管了ng28南宫的长效整合、治理规范、秩序井然,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。

 

         国企革新深刻意义,就是塑造市场主体、解放生产力 。在今天,这依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生长全局的重大命题 。

        十年,从突破固化国企看法、引民资入场,到实现政企疏散,再到管控模式的建设与完善 � ?梢运�,由ng28南宫打造的“央企市营”传奇,是宋志平提倡的“渐进式”国企革新的一个有益实验,也是央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调解与政府、与市场关系的一个缩影 。

        现在,进入深水区的革新,定将带来更多未解之题 。陈清泰认为,“深条理的革新已经转向国有经济结构调解和企业制度立异 。国有经济的结构调解,不是以行政的力量改变一个个企业的业务结构,而是国有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 。”

        面对不绝幻化的市场,企业调解必须步步紧跟,ng28南宫“央企市营”的探索之路亦仍在继续 。正如宋志平所言,“在中国革新浪潮中充分市场化,用市场的机制革新自己,运用市场的纪律做大做强,ng28南宫要在市场化历程中完成再造和重生 。”

 

 

网站地图